公眾號

醫(yī)藥動態(tài)實時掌握

求職攻略:八仙過海、各顯神通

發(fā)布日期:2011-04-09  |  瀏覽次數:81956

為找份好工作,眾多求職者“八仙過海、各顯神通”。近一兩年微博大熱,社會關注度日高,能否用微博找工作,自然引來不少人嘗“頭啖湯”。于是乎,一種借助微博的新興求職方式———“微簡歷”,成為很多求職者的新寵。“微簡歷”是什么?借助“微簡歷”真能找到合適工作嗎?

140字濃縮精華

“微簡歷”雖然尚未十分盛行,但網上確已呈逐漸增多之勢。比較知名的一條“微簡歷”,據稱來自“童話大王”鄭淵潔———“偶鄭淵潔童鞋,中國銀,1955年生于石家莊,飄過,5歲到北京潛水。小學四年級遇文革,悲摧輟學。塞翁失馬,自學更給力。為毛下鄉(xiāng)務農。從軍報效郭嘉。做工神馬的都是浮云??繉懽黟B(yǎng)家糊口,被讀者圍觀,人生鴨梨漸微。老來學會織圍脖,從out到nb。” “微簡歷”既然借助于微博,自然要求濃縮精華———在簡短的140字之內,要概括自己的興趣、特長,還要吸引眼球。為此,不少求職者動足腦筋,有的追求樸實坦誠,有的則力爭調侃風趣。如一位叫“柿子映無邪”的博友這樣介紹自己:“南京審計大三審計專業(yè)學生,在學習本專業(yè)的同時對人力資源充滿興趣和熱情,自學過相關課程。踏實勤奮,熱愛與人溝通,擔任過校學生會部長,并參與組建過英語類社團,擔任協(xié)會副會長。希望能夠有機Manpower開啟職業(yè)之旅,體驗Manpower以人為本、以識為器、創(chuàng)新為行動企業(yè)價值觀!”

“微簡歷”增多,網上開通微博招聘的企業(yè)也開始出現。如深圳一家知名企業(yè)在微博上這樣開出自己的招聘條件:影像信息產品客服/技術支持人員;大專及以上學歷,理工科背景,性別不限;基本英語口語,熟練英語閱讀。很多網站為了推進“微簡歷”和“微招聘”的對接,還在網站上開展了微招聘大賽,大力吸引企業(yè)和求職者參加。

少較真多碰運氣

在網絡里投下“微簡歷”,是否真能找到工作?帶著這一問題,記者在網上對20名發(fā)布微簡歷的網友進行了采訪。得到的回應是:他們絕大多數并沒有把過大希望放在微簡歷上,普遍的想法是“一半玩玩,一半碰運氣。”

一位叫“唯美錄”的博友說,發(fā)布“微簡歷”,主要是覺得好玩、志在參與,“我才上大一,看見該網站有微招聘大賽,覺得這種應聘方式挺新鮮的,就來湊熱鬧。”

一位畢業(yè)于聊城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(yè)的博友同樣表示,發(fā)“微簡歷”主要是想碰碰運氣。他說得很直接:“我是在受過兩次面試打擊之后,才想起這個方法的,抱著嘗試的態(tài)度,往各媒體發(fā)私信,大約發(fā)了一百多份,結果僅有兩家報社的老總回復,但也只是要求在網上投簡歷或往本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咨詢,最后,都石沉大海。”

博友kobelong甚至有些失望地表示:“在微博上發(fā)簡歷,就像打水漂一樣,作用微乎其微。”

新興但非主流

“微簡歷”、“微招聘”將來會否變成一種主流的招聘方式?對此,很多博友并不看好。

博友Mango說:“我覺得應該是用人單位發(fā)布微招聘信息,求職者主動去尋找這些信息,而不是在發(fā)布微簡歷之后,被動等待,因為草根的粉絲大部分只是親朋好友,被企業(yè)關注的可能性較小,只有主動出擊,才可能會獲取關注。”

“很多企業(yè)發(fā)布微招聘,其實更多是為了宣傳企業(yè)自身。”一位參與組織網絡微博招聘活動的負責人在其微博上坦言,微博簡歷傳遞信息的指向不夠明確,不能全面反映求職者的特點。同時,微博人群分類尚不清晰,因此,目前可能廣告效應會更大一些。

在一些招聘現場,記者也就此采訪了一些求職者。華南師范大學一位姓張的應屆畢業(yè)生認為,微博作為一種信息交流工具,迅速、成本低是其重要特點,但招聘活動的要求主要未必是快。求職與招聘之間,涉及到崗位、能力、薪酬、工作環(huán)境、勞動合同等復雜的內容,真實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。因此,通過 “微簡歷”或“微招聘”,首先達成雙方初步的求職招聘意向,這是有可能的,但最終要成功入職,還是需要大家坐下來面談。她預計,這種新興的求職應聘方式,很可能會成為傳統(tǒng)方式的一種補充,但很難完全代替面對面的招聘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