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 隨著天氣的轉涼,雞鴨魚肉、冬蟲夏草、阿膠、人參等滋補品開始進入人們的日常飲食。然而,一些因補人參而流鼻血,體重驟然增加,吃藥膳住進醫(yī)院的情況也開始出現——
隨著天氣的轉涼,雞鴨魚肉、冬蟲夏草、阿膠、人參等滋補品開始進入人們的日常飲食。然而,一些因補人參而流鼻血,體重驟然增加,吃藥膳住進醫(yī)院的情況也開始出現——
“貼秋膘”過時了
“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,現在很多人存在營養(yǎng)過剩的情況,多數人不僅不需要進補,甚至會因為營養(yǎng)過剩而發(fā)胖,‘貼秋膘’的說法已經過時了。”據山東省千佛山醫(yī)院營養(yǎng)科主任杜慧真介紹,與過去因夏季炎熱吃不下飯睡不好覺,過個夏季體重就會減少10多斤相比,現在的夏季既有風扇又有空調,十分涼爽,夏季炎熱給人們帶來的體重、體質損失已不大,人的體重在一年中的波動也不如以前那么明顯。再加上冬天城里人多數有暖氣,農村家里也都生起了火爐,四季溫度的變化相對減少,也不再需要利用秋季進補增肥,抵御嚴冬了。
國慶、中秋長假剛結束,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到醫(yī)院直賣“后悔藥”,“本來覺得秋天了,胃口好了,放開吃點,好補補身子,沒想到一個長假體重就增加了5斤,半年的減肥成果沒了。”杜慧真告訴她,現代人群中,超重肥胖的人群超過30%。秋季天氣漸涼,人們食欲增加,而且由于夜晚變長,睡眠時間增加,秋季更是成為了一個易發(fā)胖的季節(jié)。如果秋季再盲目進補,就很容易造成人體熱量攝入過高,引起肥胖。
“亂補”補出問題
杜慧真強調,秋季進補,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,有針對性地補充營養(yǎng),不能盲目亂補一氣。采訪中,她接診一位患者,對方稱身體一直十分健康,只是稍微偏胖,多年來健康查體的各項指標也都正常,今年入秋以來開始進補,雞、鴨、魚、肉地補了一氣,沒想到前幾天單位查體,發(fā)現高血脂,“補”出了問題。
在現實條件下,人們通過正常攝入的熱量和營養(yǎng)完全能滿足身體的基本需要,均衡飲食對保證人體的健康更重要。杜慧真在臨床中發(fā)現,前段時間一位患者因高血脂住院,醫(yī)生囑咐他每天多吃水果蔬菜,少吃牛羊肉。沒想到幾天后檢查發(fā)現,血脂正常了,可血糖卻又居高不下,而且還常常伴隨著咳嗽,換了幾種藥物,血糖還是降不下來。后經過醫(yī)生仔細觀察發(fā)現,患者每天都遵照醫(yī)囑吃三個親朋送來的萊陽梨,梨竟然成了導致高血糖的罪魁禍首。
“秋季是進補的好時節(jié),可不恰當的進補方法不僅收不到預想的效果,有時還會損害健康。”省中醫(yī)綜合內科主任醫(yī)師陳憲海教授介紹,一位常流鼻血的患者,經多方治療效果均不明顯,各項血液檢查指標也均未見異常。后來與病人深入交流,才發(fā)現患者為了進補而每天都以人參代茶。人參、燕窩等高檔的滋補品并非適合所有的進補者,而是需要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服用。
“無論什么食物,每一種都要控制食量不可過量,生活中什么類型的食物都吃一點而不能吃太多。”杜慧真介紹,秋季進補保持飲食種類的多樣化和攝入量的平衡,營養(yǎng)才會豐富,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看清體質再補
省中醫(yī)綜合內科主任醫(yī)師陳憲海教授認為,秋季進補一定要辨體質,辨癥候,因人制宜,缺陰補陰,少陽補陽。
初秋,多數人因為苦夏或過食冷飲,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,這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,特別是過于滋膩的養(yǎng)陰之品,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,使長期處于“虛弱”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,導致消化功能紊亂。初秋應以“清補”為主,即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、清熱、利濕的食物或藥物,一方面可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,以消除夏日酷暑的“后遺癥”,此時一定要與滋膩的養(yǎng)陰之品如鹿角膠、阿膠等“劃清界限”。
仲秋,雨水漸少,伴隨樹木干枯萎黃,易傷及脾胃,人體常常反應出“燥”的征象,應以養(yǎng)陰潤燥為主。最好的進補食物是藥粥,個人可根據身體情況,選擇百合粥、薏苡仁粥、蓮子粥、荸薺粥、枸杞粥。其中,百合粥可以潤肺止咳,長期食用有利于慢性咳嗽的治愈;薏苡仁粥可以健脾滲濕,輔助治療虛癥,還有抗癌的功效;枸杞粥可以明目,健脾補肝,抗衰老。而辛辣的食物不宜多吃,如辣椒、花椒、孜然、胡椒;姜辣而生熱,易上火,俗語有“秋不食姜”的說法,不宜在秋季吃。
晚秋。“月落烏啼霜滿天”,陰氣日盛,應以溫補為主,扶助正氣,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。用冬蟲夏草泡水、煮藥粥,吃點補氣的藥材如紅參。藥膳當歸生姜羊肉湯,對陰虛特別有效,對女性畏寒、月經不調、產后體虛也有改善作用。晚秋天氣漸冷,應注意防寒保暖,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。這時,運動也是一種很有效的身體“進補”方式。
責任編輯:醫(yī)藥零距離